走進保健品專區,你可能會發現:魚油產品雖然看起來都一樣,但價差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,有人主打「高濃度」,有人標榜「小顆好吞」,還有的訴求「無腥味、無重金屬」。到底哪一種才值得買?今天用最簡單的方式,帶你掌握選魚油的3大關鍵,不再被一堆專有名詞搞糊塗。


❶ 濃度:EPA+DHA比例愈高愈實用

魚油的價值來自於它的Omega-3脂肪酸,其中EPA與DHA是最關鍵的兩種成分。有些魚油濃度僅30%,而有些可以達到85%以上。差在哪?

舉例來說,同樣是500mg的一顆膠囊:

  • 30%濃度 的魚油約含150mg Omega-3
  • 85%濃度 則含有425mg Omega-3

換句話說,高濃度魚油能讓你用更少的顆數,就補到需要的營養素,既方便又輕鬆。


❷ 型式:rTG型吸收效率更佳

魚油的型態有三種:TG型、EE型、rTG型。雖然名字聽起來拗口,但其實重點只有一個:rTG型是目前較高等級的吸收形式

簡單理解就是:

  • TG型:天然型,濃度較低
  • EE型:濃度高但吸收率較一般
  • rTG型:結合濃度與吸收率的進階版本

如果你在意攝取效果,希望身體可以更快有效利用,rTG型會是值得優先考慮的選項。


❸ 純淨度:魚種來源與製程影響安全性

魚油是從魚體中萃取的脂肪,來源與製程會直接影響其純淨度。建議選擇:

  • 小型魚種來源(如鯷魚、沙丁魚):污染風險較低
  • 通過第三方認證(如IFOS):可確認無重金屬、塑化劑等殘留
  • 無化學溶劑萃取(如超臨界CO2萃取):更安全、穩定、不易氧化

品質好的魚油,通常會在包裝上清楚標示魚種來源、檢驗證明與萃取技術,讓你買得更安心。


💡小結:選魚油,別再只看價格

魚油不是越便宜越好,也不是越大顆越有效。真正值得選擇的,是那種:

  • 濃度高,不用吞一堆
  • 型式好,身體好吸收
  • 來源純淨,吃得更安心

透過這三個關鍵點,你可以更理性地找到適合自己的魚油產品,讓補充Omega-3成為日常保養的一部分,而不是一時衝動的購買。